首頁 > 個案分享

2020-02-13

個案分享 | 個案(六)

個案(六)

 

個別,家庭,青少年與邊緣性格心理諮商

   焦急的父母帶著情緒,行為,邊緣人格的青少年前來心理諮商,從跟孩子一個半月的個別諮商,到父母參與另一個半月的家庭諮商,同時涉入青少年及邊緣人格議題,諮商過後看到孩子,父母及整個家庭的改變,配合新書的即將完稿,邀請三人留下三個月來每週六早上9-11時於諮商室所發生極其難得的記錄.....

 

  我是個獨生子,從小家裡就只有我一個小孩和爸爸媽媽三個人,爸媽對我的栽培從來沒有少過,從小學小提琴,英文,鋼琴,桌球,圍棋等等各式各樣的才藝,有些我只有三分鐘熱度,但他們只要我想學,就很大方的讓我去,父母希望望子成龍,對我的期望當然是好幾倍的,記得從國中要畢業開始,我開始變得愛玩,學抽煙,蹺家,不念書,甚至不回家,跟父母吵架,連原本考上的公立高中都不好好念,念到休學一年後還被留級,當時的家裡氣氛真的很差,每天不是我在跟父母吵架,就是他們為了我在煩惱,一回家我就直接進房間,幾乎在家都不會講話,他們當然很擔心,非常想要跟我溝通,希望我可以不要再這樣荒唐,可以好好的念書,好好的待在學校,至少完成學業,但是當時就是聽不進去,認為我想要玩樂團,想要跟朋友每天都出去鬼混,我不要念書,晚上不想要待在家裡,不想聽父母的念

 

  我就渾渾噩噩的過著日子,爸媽還是每天擔心,我一點都不在意,也不想改善家庭氣氛,認為反正我討厭回家,以後就會搬出去了,覺得那就這樣下去也沒差吧,直到有一天爸爸突然進到我房間跟我說,這是一個家,應該是溫暖的地方,是我們大家都歸宿,不可以再讓這種氣氛持續下去,我們家裡的每一個人都要為了這個家做出改變,他說他找了一個心理諮商師,希望我排出一個假日,能夠和他和媽媽一起去,並不要求我一直去,只是希望我先配合一次,以後要不要去再說,那時我邊上著網邊聽,想的只是說,天啊!又來了,一定又要溝通甚麼,還不是講得都一樣,到底有什麼好講的,馬上就說不要,一個禮拜過去了,爸爸幾乎每天都跟我講要我考慮,我抱著敷衍他希望他不要煩我的心態也就答應了

 

  就這樣去了高老師那邊,高老師除了家裡發生問題時適時的給我們全家人意見外,我們填了幾張問卷,其中我瞭解到我是中度邊緣性人格,老師開始從嬰兒時期的記憶開始追溯,在小的時候我碰到了甚麼事情,什麼事情刺激了我,還有各階段在家裡跟父母相處的情況,一步一步,很多早就不記得的事情,就這樣不停的湧出來,我們竟然建構出自己一路到現在的成長史,知道為什麼我會容易衝動,情緒為什麼有時會控制不住,甚至為什麼這麼缺乏自制,透過問答,逐漸瞭解自己,其實很多並不是自己的問題,也許是小時候的刺激以及當時身邊的人事物影響,但在瞭解中,高老師告訴我,現在挖出來,說出來,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放下,然後做出改變,才是諮商的目的

 

  然而不只我,爸媽也跟著我一起做諮商,在旁邊聽著聽著,也跟著他們走了一次成長史,知道了為什麼我的父親這麼擇善固執,知道為什麼我的母親這麼獨立這麼精明,知道了這些後,好像我們的距離也更近了一些,開始能夠相互體諒,不在只是一昧的責怪,家裡的氣氛也逐漸變好,當然這不是變法術,不可能馬上就能夠完全變好,在其中還是有許多摩擦,以及忍耐,但是至少我能夠瞭解彼此個性上的缺點,也就能夠互相提醒,口氣也緩和許多,我也開始認為,待在家其實沒有那麼難受,氣氛好了,其實和父母偶爾聊聊天,交換一下彼此一天的情況,也是很有趣的

 

  我知道做這些諮商,只是一些引導,只是給彼此一個機會瞭解,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自己承認錯誤,並且願意改變,高老師說,他能做的,只能修復五成的問題,剩下來的一半,必須家裡面持續的溝通,繼續的為對方著想,簡單來說,就仍然得靠我們自己努力,但是真的感謝高老師,要不是這些課程,我想,我永遠也沒有機會改變現狀吧

 

1,青少年問題與邊緣性格的形成:

  國中畢業開始就變得愛玩,抽煙,翹家...,對照他從小在父母鼓勵下所學的琴棋書畫等十八般武藝,加上國中課業繁重,個案曾說:從國中開始就甚少在假日全家出遊,課業的壓力令人窒息....,當窒息過後,疲憊的心靈就想放鬆,欲放鬆的程度與曾承受的壓力成正比,因此個案考上公立高中後,似乎已對父母交代,他想好好補償過去缺乏歡樂的日子,此時父母希望再接再厲完成高中學業,已力不從心,且嚴厲反抗,甚至與父親出現肢體衝突。

 

  個案出生兩個月後就由保母帶,我們看一段母親如何在這段期間的敘述:一歲半時,因在褓母家整天看電視,擔心成為電視兒童,提前送他去幼稚園。從此時開始,每每送他去時,就開始抓著我大腿哭鬧,不願讓我離開,每次聽著他的哭聲就心如刀割的忍痛離開。這種情況一直到小學二年級都是如此…,母親形容直到小二,個案才適應與母親分離焦慮的煎熬,對三歲前的孩子而言,需每天面對與母親的分離,孩子悽厲的哭聲與絕望心情,就如同我們成人需每天面對情人欲跟我們分手一般痛苦,這種痛苦就是心如刀割,我們大人所面臨的錐心之痛,是否能讓不滿三歲的嬰幼兒免於此痛?

 

青少年與邊緣性格的諮商過程:

  目前個案經常與女友在一起,如膠似漆的相處,忽略了家庭聚會時間,這是青少年轉移依附關係的現象之一,父母期待能增加在家時間,對個案而言似乎有許多不願在家的原因。

最大原因之一是母親時時刻刻依循從小建立依附經驗,從早晨叫個案起床,到衣服穿得太少都會不厭其煩的強力要求,個案對母親好意提醒極其反感,每每引發衝突,我先與母親探討每日事必躬親叫孩子起床的背後動機,怕他遲到被學校記過,退學?還是依附過程中,已成為強迫性,不得不為對孩子無法切割的習慣性依附行為?對近18歲已快成年,衣服穿少了,仍會執意要求多穿衣服,不惜因此小事衝突不斷,也可能造成未來子女自我照顧上的失能。

 

  母親似乎察覺了問題所在,開始克制叫孩子起床或執意要求多穿衣服等事,我同時也與個案討論,如果母親改變了這些令他抓狂的互動,是否能增加與家人聚會時間?他樂觀其成,一個月後,母親真的減少了這些作為,個案也認可母親的改變,願意每週三晚間與父母共餐,這是加強家庭成員凝聚力好的開始。

 

家庭諮商結果:

  每回由父母帶來的青少年,見面初期我都會慎重其事的向個案保證,只要他不希望讓家長知道任何事,我們定會為他保有隱私,目的是希望個案能放心的將心事說出,我們才能幫他們解決問題,當然就我們諮商師的立場,與青少年在初期諮商建立信任關係,幾乎已成功了一半,相信這也是這位個案願意持續前來的主因之一。

 

  結束個別諮商後,我們開始進行家庭諮商,我希望個案多了解父母的內心世界,同時藉著訴說自己成長經歷,父母也能通曉在隔代影響下的家庭互動,結果母親發現自己母親的情緒化,焦慮,嘮叨等性格影響了他對個案的教養態度,而祖父的軍事化管教,讓父親在求學過程中歷盡艱辛才得以突破逆境,因此父親希望自己的孩子避免像他在成長過程中走了那麼多冤枉路,因此從小的菁英式學習,對課業的極端要求,都鑄下個案日後遠離書本的後果,青少年的心理模式為,當父母過度要求某特定事務,他們會以自虐方式故意忽略此要求,作為內在的抗拒,就爭取獨立自主而言,這樣的抗拒可能是對的,然而希望個案能在同理父母的心路歷程自訴中,了解父母苦心要求的背後,其實是有故事的。

 

  個案在諮商室內對父母的情緒反應雖有進步,但仍有改善空間,然而數度表示自己過去情緒極易失控的現象已大幅改善,在與女友的相處過程中,尤其感到自己的進步,有回個別諮商時,還私下告訴我校內原本會發生學長,學弟間的衝突,經他從中斡旋而化解,父母當初擔心個案的校內表現,可能被退學而來諮商,三個月後的今天,如同個案在文章中表示,他願意努力改變。

 

我們也看看父母親對家庭諮商的感想,有許多發人深省的啟示:

母親對家庭諮商的感想:一位邊緣性格媽媽的心路歷程

  坐在學校會議室內,跟爸爸坐在裡面相對無語,等待著主任教官、導師、輔導老師來,靜靜地聽著外面走廊三三兩兩學生走過打鬧的嘻笑聲,難過、擔憂心情卻難以平靜下來,這次來學校事件是兒子因勸導不滿,衝動要去打教官,學校希望家長能到校說明並提出解決方法,這三年來已經不知是第幾次面對這種場景,也是這些年一直無法解開的疑惑,為什麼原本活潑、可愛、貼心的兒子,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樣?

 

  兒子是在我們結婚三年後出生,因外子是軍職,兒子二歲前,工作單位常調動,而我是一位職業婦女,兒子兩個月大,就開始讓褓母帶,每天早上8點前送去,晚上7點前接回家,跟兒子關係非常親密,雖然接送辛苦,隨著兒子活潑、可愛成長,是最大的慰藉與快樂的泉源。

 

  褓母對於兒子飲食及健康上非常細心,一歲半時,因在褓母家整天看電視,擔心成為電視兒童,提前送他去幼稚園。從此時開始,每每送他去時,就開始抓著我大腿哭鬧,不願讓我離開,每次聽著他的哭聲就心如刀割的忍痛離開。這種情況一直到小學二年級都是如此,一直以為是兒子還小,依賴我不忍分離,才會有如此情況。小學三年級時,因為老師處理糾紛不公,兒子安親班下課後,就離家出走,這是第一次行為發生異狀,之後雖有調皮搗蛋的行為,總想小男生哪個不是如此?國二開始偶有語言與行為上的頂撞,對學校老師及父母都會,雖很難過與無法接受,但心想在青春期的小孩是如此,我們自己都曾經走過那樣青澀不安的年紀!必須耐著性子陪著他走過渡過!

 

  高一開始,似乎完全變了一個人,在家跟刺蝟一樣,跟他說話就頂撞,口不擇言怒罵,在校入學新生相關該繳的資料完全遲交,作業不交,晚上不睡覺,跑出去跟朋友整夜玩、混網咖,早上叫不起床,白天上課時睡覺,有時連續好幾天徹夜不回家,上課、期末考直接趴著睡覺,完全不理會學校任何活動及正常學生應該有的行為,曠課、記過累積數十次,爸媽只要責罵他,就會爆發言語或肢體上激烈衝突,後來又迷上飆車,先是借朋友摩托車騎,後來為了讓他能多在家裡,拗不過幫他買摩托車,結果又是另一個噩夢開始,多次違規被警察抓,甚至半夜飆車,無照駕駛被帶到警察局保他回家。

 

  在兒子這些轉變下,訝異、失望亦無助,也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歇斯底里的與兒子爆發衝突,惡劣關係一蹴即發。兒子在這種種脫序行為下高一休學,重讀高一又被留級,多次又與學校教官、老師發生衝突,面對兒子這樣行為,罵過、哭過、求過他,怎麼都束手無策!這次事件更加嚴重,對教官勸導不滿,甚至衝動想要去打教官,學校這次約談,已經下最後通牒希望兒子能轉學。我跟爸爸幾乎所有方法都試過,動之以情、誘之以利、斷絕金錢來源等,甚至求神拜佛都試過,束手無策、心力交瘁,每天白天擔心學校來電又告知兒子闖禍,晚上擔心今天兒子會不會回家,這樣日子多少次夜裡跟爸爸透徹心扉地淚眼相對,萬念俱灰,自責、憤怒、失望心情下,親子關係一天比一天惡劣,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嗎?這是每當夜深人靜時,不斷問自己的問題。

在偶然機會下,聽到心理諮商這樣的名詞,爸爸從事法律,我念企管,從未接觸心理諮商的領域,從不願意面對,到後來姑且一試的心態,鼓起勇氣打給高育仁老師,於是正式開始展開約三個月的心理諮商療程。

 

  第一次懷著忐忑的心情跟爸爸兩人到高老師諮商工作室,簡潔的空間擺著一張雙人沙發,兩張單人椅,讓人心裡平靜下來,娓娓道著從未對他人訴說兒子劇變心性的歷程。『邊緣性格』?,高老師耐心聆聽完畢後,告訴我們這樣的名詞,按耐著詫異的心情,靜靜聽高老師分析邊緣性格,聽完分析,似乎一步步地切中兒子這些年來的表現,讓我心痛卻也重新燃起希望,這樣的諮商會對兒子及我們家庭有幫助的,另一方面依現在的親子關係,擔心兒子會不會抗拒,怎麼樣才能說服他來參與呢?聽完我們的擔憂後,經驗豐富的高老師給予我們建議,以改善我們家庭關係的角度來說服,讓我們成功說服兒子願意踏出諮商的第一步。

 

  諮商第一天,坐在諮商室外忐忑不安,到高老師請我們進去一起諮商,看見兒子面帶笑容時,擔憂的心情頓時放下來,堅信家庭諮商這樣的決定是對的。透過這樣諮商過程瞭解,兒子是太小送到褓母家及幼稚園,而產生這樣焦慮分離的不愉快童年經驗所產生的邊緣性人格,加上因我小時候也曾短暫被媽媽送給姑姑當女兒的痛苦陰影,而我也是邊緣性人格所致,於是與兒子之間產生依附關係,彼此這樣依附關係影響到後來兒子人格的發展。

 

  兒子童年時期,我們夫妻關係,因為年輕氣盛,經常為了小事爭執,讓他感覺到父母常吵架,擔憂父母會離婚,再次感受到分離的恐懼,透過一次次諮商,一層層解析這樣的家庭關係,加深對兒子的內疚心情,更能理解與諒解他的行為,必須先改變自己對待他的心態,才能讓他願意重回這個家庭。

 

  在這諮商的療程下,我們夫妻與兒子開始理解彼此的行為,兒子慢慢開始有些轉變,願意走回家庭,願意與我們每周一天共進晚餐,有時我們在看電視時,他會坐到旁邊陪著我們看,與我們說笑,討論時事,當他有怒氣時,也會看見他慢慢忍下來,語氣平和的說明,逐漸拉近彼此心的距離親子關係,是我這些年夢寐以求的。

 

  人的個性與心性,不是短期內可以立即改變,需要愛與耐心,透過高老師諮商讓我們家庭、親子關係改善,是讓我感動與感激的,幾周諮商過程瞭解我們對兒子的過度保護心態與行為,是妨礙他獨立自主的最大阻礙,就如高老師所說,多說、多做會增進彼此親密關係的事,其餘不要太擔憂,面對最親愛的兒子,期待他會變得更好更獨立下,『放手』這是我們夫妻現在最重要的人生功課。

 

父親對家庭諮商的感想

  我的孩子曾經是一個資優生,他喜歡看書,小學2年級不到,就已經開始看三國演義、水滸傳,而且能與大人討論,只要他想看書,我們就滿足他,書籍成套成套的買,小學2年級時參加數學競試,成績落點大約在全國前100名,我們滿心驕傲,為了培養他成為一個全才,從小我們送他去學小提琴,也通過了英國皇家學院某級的檢定,他喜歡運動,我們就送他去籃球營學籃球,想要游泳,就送他去學游泳,想打桌球,就送他去學桌球,小學5年級送他去菁英營,住鴻禧飯店,學習操舟、高爾夫球等,這些都是我們小時候無法學習的,也因為大人望子成龍的心態,小學就已經是陳立數學的學生,全英語補習班授課的常客,我們以為已給孩子最好的環境。

 

  孩子大了,變化在國中升高中的時候,我總以為他會考上建中,也常開玩笑的講,孩子的個性活潑好動,附中學風較為開放,能讀書能玩,附中就好!然而,放榜後未能盡意,孩子考上了中段的公立高中,我見他意志消沉,竟然在臉書上寫著「自甘墮落!為何我在補習班模擬考的時候,同學卻在家裡睡覺,竟還考的比我好」,從此也就不讀書了。

 

  我們只有一個孩子,見到他變的流氣、與具有幫派色彩的孩子為伍、開始不回家、曠課、罵髒話、抽菸、有時還會喝醉,內心十分痛苦萬分與無助,為了想要讓他從新開始,幫他辦了休學,希望他休息一陣能重拾信心繼續完成學業,未幾,孩子開始要求購買機車,經過央求後我們自以為是的與他談條件,以復學用功讀書、按時回家為條件,開始我的錯誤的第一步,從此車禍、賠錢、半夜被警察叫去、未成年無照罰款的夢靨揮之不去,還要陪同去監理站上交通講習。我的法律都唸到哪去了!我自責的淚水直流,直到淚流乾了。

 

  沒收機車,也造成不小的風波,我與孩子劇烈衝突著,大打出手,機車藏了又被找到,雙方衝突不斷,孩子高喊著「為什麼給我的東西又要剝奪!」我與內人成天在焦慮中度過,溝通卻不見效果。復學後,孩子信誓旦旦的說要開始唸書,可是學習動力丟了要找回來,談何容易?有一搭沒一搭的繼續唸,上課睡覺、功課不交、脾氣失常、與同學及教官發生衝突,早已成為老師與教官眼中的頭痛人物,所幸復學後的班導師黃老師是個極有耐心的老師,在他的輔導下,與具有幫派色彩的朋友已逐漸失去聯絡,雖沒有大的過錯,但仍逃不過留級的命運。

 

  進入唸了3年的高一時序,我想孩子心理必定也不好受,剛開始要求去補習,卻也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學校的班導師告訴我們,他較好的朋友也都是留級的同學,我們內心十分難過,課業也似乎未見好轉,功課仍然不繳,在一次與教官發生嚴重衝突後,我們決定尋求外力支援,因此,我們找到了高育仁心理諮商師。我還是有點鐵齒,甚至抱著半信半疑的立場,心想能高明到哪去?

 

  諮商師剛開始謙虛的告訴我們,要看他與孩子的緣份,孩子願意到他諮商所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肯來就好解決,我與內人在半信半疑中將孩子騙去,未料!他謙恭和善的態度,軟化了孩子桀傲不馴的個性,不但持續的接受心理輔導,還在高諮商師出國暫停諮商的一週中,忘了彼此的約定,竟還問了「怎麼這週沒有去高老師那?」

 

  心理師的專業不容小覷,在一次又一次的個別諮商與家庭諮商中,他與孩子深談,誘導他願意說出他了他的痛苦,進而排解,也讓我們了解孩子的創傷來自於家庭與學校,尤其影響最深的竟然是3歲之前缺乏呵護的感受、孩子見到父母因細故爭吵的情境、以及我們對孩子期望式教育的心理壓迫、學校教師無意的傷害,這讓身為軍人長期無法在家,對內人無法體諒以及對孩子期望過高,同時也是老師的我萬分愧疚。

 

  原來我們對於心理的瞭解是多麼的膚淺與無知,「心理會影響行為與動機」這句話或許人人會講,可是如何建構完善的、健康的心理卻是大眾所未知的,想要如何收穫,就要如何的栽,孩子的未來也是一樣,並不是一昧的給與自以為最好的教育就可以得到甜美的果實,但也不是一昧順從著孩子就會有善果,孩子心理的養成涉及到父母及老師的行為,因為心理影響的行為將會造成環境,該環境將會使孩子因為環境的因素而影響心理,成為一種循環,這就是原生家庭的遺傳性與學校的影響。

 

  現代人長期處在緊張高壓的環境中,不要說人與人隔閡加劇,連親人間述說心情或許都有些顧忌,更何況橫跨兩代間的鴻溝,由於輩份的差別,孩子有些話、有些事可能是父母、老師永遠不會知道的,透過心理諮商,能讓孩子得以將本身的行為逐一檢討外,亦使得父母更加瞭解孩子,甚至檢討自己的行為與教育,促成完善的環境,良好的動機,避免造成負面的行為。

 

  經過2個月多的諮商,我們的家庭氣氛好轉了,孩子願意藉由與父母用餐的時機,聊聊天、說說心事,心性也穩定多了,雖然孩子的課業仍在努力中,但是我相信孩子一定會找出自己的一條路,心理諮商挽回了一個孩子與和樂的家庭!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