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案分享

2020-02-13

個案分享 | 個案(三)台北躁鬱症治療/台北青少年諮商/台北家庭諮商/台北兩性諮商/台北婚姻諮商

個案(三)

 

  從小學始,因為父母作生意關係,早上起床父母還在睡,我睡了父母還沒休息~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很少有機會與父母相處,總是起床後自己坐公車到爺爺奶奶家吃早餐,然後上學,放學了也是在爺爺奶奶家吃完晚飯後再坐公車回家,回到家父母還在忙,所以一切自理...而與爺爺奶奶的相處也僅吃早晚餐時的相處~

 

  母親總愛跟我玩"你不是我生的,是撿回來的"遊戲,即使我已痛哭流涕絕望的跪在地上祈求"我是她生的",仍將我一把推開或是轉而要求我做想要我做的事情。孩童時常在想"如果我是撿回來的,那我要去哪裡?如果我不待在這裡,我要去哪裡?"這是一種很恐怖的感覺...父親是大男人主義的人,對人說話總是"頤指氣使",自小未曾獲父母親的認同或讚美,不論我做什麼,總是被嫌棄、嘲笑或譏諷...就連考試99分,他們的回答也是"就連最後1分也考不到!?"

 

 

  這是種深層的孤獨感,總自問"我該怎麼辦?" 我焦慮著,也更謹慎的說話及做事,甚至委屈自己,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取悅父母~~希望他們多給一點愛~慢慢的,我養成了"邊緣性人格",變成一個...好競爭、極度敏感、沒有嗜好、控制慾強、常焦慮沒自信、無法獨處卻又害怕親密...的人!

 

  長大了,交了女朋友~我很霸道,一切都要掌控,無法接受打電話找不到人、對方遲到、對話回應得太慢、跟我講電話還會做其他事、在一起時老是看手機、總是讓我感到被晾在一邊、無法在假日陪伴我.....以上事情都會造成暴怒,而指責對方的不是,讓對方感到自責且痛苦,其實最終的目的是企圖證明我在他心中有一席之地...因無法忍受片刻寂寞...而造成我對愛情的反覆,我痛恨自己,卻無法自己,或許這是對方離開的原因之一...當對方真的離開後,我慌張,焦慮,哭泣、示弱、道歉,因為無法接受身邊沒有"她",一直走不出來,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病了,走投無路時,因緣際會下,我找高育仁老師心理諮商...

 

  初次協談後,被診斷為"邊緣性人格",這些年來一切的事件得到了合理解釋,我的害怕、暴怒、不耐、孤獨、反覆,都得到了合理解釋!~~諮商中釋放了從小不敢提及卻又很受傷的父母"疏於照顧",我了解唯有自己照顧自己才能照顧別人,我嘗試著學習....我也參加團體諮商,透過別人的自述,我發現原來我不是孤獨的,有好多的人跟我一樣,他們的感受、他們的孤獨、他們的無人理解,我都懂! 我真的都了解!

 

  豐富自己、學會獨處"這八個字好像很簡單,但做起來真不容易!!邊緣人格的人沒有嗜好,要學會"豐富自己"是一件很勉強的事情,我嘗試自己出門、運動、看電影、看花燈、賞櫻、照顧自己~~~我強迫自己要有一些興趣,包括了運動、攝影、看書,而在執行這些興趣時我同時也承受著孤獨感,在學習獨處時也與孤獨抗衡,孤獨是恐怖的! 正如我首次獨自賞花拍照時,雙腿不自主的抖動,只因我孤獨的站在人群之中,我很害怕...

 

  每當孤獨如潮浪般襲來,承受不住時,會想起"依附對象",我感到焦慮,而只有她可以解除的我焦慮~~我一再的培養興趣、一再的焦慮,我甚至懷疑我一切的努力只是"勉強"而來的~~我的狀況就在起起伏伏之下歷經數月...練習是很重要的~我經過了長時間練習,剛開始真的很困難...每每有放棄念頭,總是勉強自己要忍耐、要堅持...,但同時也害怕空閒時,焦慮又隨之而來~長時間的練習讓我逐漸地熟練找事情給自己做、逐漸地熟練的安排假日空閒~當然,狀況總是起起落落,有時很驕傲自己一再的突破,有時卻懷疑自己改善的程度~

 

  每每懷疑自己時,需要心理師專業的判斷,我的近況及心理的想法經過解讀與分析後,我更加的肯定自己的改變,也更加的堅定朝目標前進著~~畢竟人是群居的動物,是人都需要伴,是人都需要愛~而在我們這個最需要感情的年紀...獨自一人的感受特別的深....情緒是一時的,過了就好,但是在你認識自己之前,你是無法控制的,甚至從未察覺~越是了解邊緣人格,越是知道自己一舉手一投足甚至一個想法,都可能包含"邊緣人格"的存在,而正是因為越了解則越熟練地時時的提醒自己"我不想再變成那樣"!!

 

  長時間的調適與準備下,我鼓起勇氣與母親長談,無懼的與她討論邊緣人格,這包含幼時在疏於照護下對我的傷害及影響之深,由於自我了解及信心的增強,開始拒絕父親的頤指氣使,清楚的設定界線是對邊緣人格最佳的處理方式,除了改善自己之外,我也開始學習尊重自己、保護自己,讓自己活出自己。

 

  這重生的感受讓我覺得很幸運,認識了自己...我正長足的改善中~,我目前過得很好,這是一輩子的課題...如果您與我有相似的困擾,請"豐富自己、學習獨處".

 

個案分析:

 

邊緣性格的成因:

  早期農業社會少有憂鬱或邊緣性格,因為嬰兒出生後,通常由母親照料,然而許多現代家庭父母需出外工作,這位個案的父母甚至經常早出晚歸,遲至孩子上床後才回家,委由爺爺,奶奶帶,僅吃早晚餐才相處,這樣的隔代互動,缺乏男女主人坐鎮,不易產生家的溫暖,如此日復一日的獨來獨往,孩子不盡然產生心靈痛楚,但長久的孤單會漸次融化活潑熱情的情緒,轉為冷漠,與對他人缺乏信任後的莫名憤怒。

 

  父母發現個案特別怕被指為''不是媽生的;是外面撿來的....時,會特別失控痛哭(情感脆弱,分離焦慮的孩子對這些可能被遺棄的話語特別敏感),竟火上加油的增強分離焦慮陰影以添家庭娛樂....;鼓勵孩子除能增強自信外,也能增進親子關係,個案父母卻在孩子考了99分都不滿意,這樣的家庭氣氛與親子互動勢必帶來許多負面心理動能.....

 

邊緣性格的諮商過程:

  邊緣性格的負面心理動能與幼時所累積的莫名憤怒通常會在日後與伴侶交往中一一顯現,這位個案對女友的霸道,掌控,無法接受打電話找不到人、遲到、回應太慢、感到被晾在一邊、無法陪伴.....都會造成暴怒,甚至讓對方感到自責且痛苦,一般人對這種情緒化的反應不僅無法理解且認為不可理喻,我們試圖拆解此行為背後的意涵。

 

  邊緣性格者的特質是因幼兒期的被照顧不周,有了情感的分離焦慮後,一旦戀愛就與伴侶產生依附關係,此種關係常見於母子(女),然而個案因缺乏母愛,會將此潛在需求投射至情侶身上,如此的投射會自然將伴侶是視為第二母親以補償過去母親未充分給予的愛,這種將對方視為母親的愛必然會因曾遭受嬰兒,幼童期母親照顧不周的被遺棄陰影轉而將憤怒投射至第二母親,因此當電話找不到人、對方遲到、對話回應得太慢、跟我講電話還會做其他事、在一起時老是看手機、總是讓我感到被晾在一邊、無法在假日陪伴....這些幼兒期殷殷盼望母親前來擁抱卻無法獲致的絕望等待之情都被視為二度傷害,當伴侶無法忍受此情緒化指控後,關係上就出現不斷拉扯,煎熬,最後導致分手。

 

諮商後的結果:

  這位個案說:''前來心理諮商後,這些年來一切的事件得到了合理解釋'',邊緣性格者的痛苦之一是,他們清楚以非理性行為處理感情問題終究會造成對方困擾與傷害,但當那莫名的情緒與憤怒一旦被激,就一發不可收拾,在感情不斷的分和後,如果發現問題來自幼兒被疏於照顧的經驗,自己並非隨時爆發憤怒情緒的始作俑者後,他們會將自責與對伴侶的罪惡,轉化為自我的深層了解並配合專業治療,待治療過程產生療癒後,自我信心提昇後,就漸能克服孤獨陰影,以嶄新態度與人談情說愛將不再那麼困難。

 

  這位個案在諮商後,開始連串的''自己出門、運動、看電影、看花燈、賞櫻、照顧自己,強迫自己要有些興趣,包括運動、攝影、看書....,我告訴他:將來要想維持正常的情感關係,需先學會自我照顧,不能自我照顧者,任何人都不會願意與你為伴。我完全認同個案提出克服邊緣性格秘訣''豐富自己,學習獨處'',這也是邊緣性格心理諮商的終極目標。

 

  這位在家從小居於弱勢的個案結束諮商兩個月後透露,由於自信心的增強,對父親已習慣頤指氣使的大男人主義強勢態度會適時作出不能認同的回應,他發現父親已有所收斂;此外,個案也在適當時間主動找母親談在諮商過程中對幼兒期曾受過的傷害,其目的並非炒冷飯,興師問罪,而是釐清可能的誤會及讓母親有解釋,甚至道歉的機會,這樣的主動討論在此個案與母親關係上顯然有正向效果,母子關係比過往更為親密。

PAGE TOP